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科普求真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专栏 > 人物志
从掏粪工到“大国工匠”
加入时间:2019-12-01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作者:袁志广 刘素莹


“奋斗中国人”河北篇系列报道之二

从“掏粪工”到“大国工匠”——

李德:就是要把粪勺子“抡出花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掏粪工”时传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进入新时代,“掏粪工”再度涌现杰出代表。37年来,他秉持着让环卫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的初心,先后进行106项技术革新,9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填补国内特种设备领域空白。
  
  2018年5月,他从1000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被正式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成为全国第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工人。

“大国工匠”环卫工人李德 图片来源 今日渤海网

  他,就是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李德。
  
  干部子弟做了“掏粪工”
  
  1962年,李德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都是军人。但是,干部子弟的“身份”并未给李德的就业带来什么帮助。1982年,参加工作不到3年的他,被“下放”到了清洁队。
  
  “当时,我感觉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一下子从天上跌进了地狱,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整天拿着一把扫帚扫大街,每天还得面对路人的冷嘲热讽。”李德回忆说。
  
  那时的李德甚至成了当地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家长对孩子们说,‘看到了吗?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一样扫大街。’”李德说,面对路人的非议,他心理几乎要崩溃了。
  
  在被“下放”后的半年时间,李德没回过一次家。他说,家里人肯定接受不了,父亲知道之后,他就有被“打死”的风险。纸里包不住火——这件事终究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过让他意外的是,他父亲并没有毒打他,而是与他促膝长谈了一小时。最终他父亲给李德两个选择:“一是,帮助他调离清洁队;二是,战胜自己,凭本事堂堂正正地走出去。”
  
  始终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放光”的李德选择了后者。“通过关系调走不是我的风格,我要靠自己,靠真本事,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李德说。
  
  为了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李德特意向领导申请安排晚上上班。他白天补习,晚上工作,用了一年的时间补习高中的课程,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时,工作上传来好消息,岗位变动,被领导派去装卸垃圾。也是这次变动,让李德有了和汽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李德回忆说,那个时候每天到车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车,把车里里外外擦得“跟牛舔得似的”。李德的师傅被他的这种做法感动了说:“以后我给你当教练,你就跟着我学开车吧。”
  
  当时环卫车辆构造简单、粗糙,大多还需要人力劳动,李德下定决心,要用知识改变现状,为此,他用节省下的钱,大量购买汽车维修书籍,看书自学,不断地摸索。
  
  一年多的时间,李德就成了单位里的汽修高手——车有毛病,不用拆,一听,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
  
  然而工作的变动并未停止,到了2004年,领导找李德谈话,李德说,“除了‘掏粪工’,环卫工作我几乎都干遍了,不会让我去掏大粪吧?”
  
  那一年的3月12日沧州环卫部门公厕管理站成立,李德被任命为公厕管理站站长,从此他真成了一名“掏粪工”。
  
  让环卫“少些味道,多些尊严”!
  
  两辆吸污车、三辆掏粪车、几个工人、3000元钱,成为当时沧州公厕管理站的全部家当。
  
  那时候,公厕问题是沧州市的“老大难”。当时厕所陈旧,又多建于低洼地带,清扫不及时,厕所里的粪便到处都是,居民上厕所都要垫着砖头,“垫着脚尖进,跳着舞出来”。
  
  当时还有人嘲笑他,这次“粪勺子”还能抡出花来?面对这种情况,李德并没有退缩,他说:“既然领导把任务交给我了,我就要负责。”
  
  当时吸污车过大,无法进入小巷工作。清扫厕所要靠工人一担一担地挑出,一天下来需要80趟才能干完。这份工作又脏又累挣钱又少,常常被别人讥笑“顶风臭八里地”。
  
  看着辛苦工作的工人,李德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开始琢磨把大车换小车,靠技术创新来解放双手。
  
  他找了辆废旧三轮车,自己设计画图。每天晚饭后,当别的环卫工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节目或去公园散步纳凉时,李德却躲在闷热的家里,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设计小型粪便机械作业车的图纸。
  
  他一会儿涂涂改改,一会儿写写画画,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他发明了“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工人只需按动操作阀门就能自动完成从清淘到倾倒,身上不会沾染脏污;他研制改装的“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经过几十次技术升级,吸污效率从原先20分钟抽不满一车提高到5分钟抽满一车;他发明的“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冲洗。
  
  这些年,李德所负责的技术革新已达109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小型吸污车、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吸污车绞盘、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填补了国内特种设备及特种车辆四项空白;他成功改造了20多辆环卫车,直接为国家节约改装资金上千万元;他逐步让沧州市环卫系统的粪便清掏机械化作业由18%提高到98%。
  
  李德说,他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让环卫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
  
  塑造新时代环卫工人新形象
  
  由于李德在技术钻研上硕果累累、声名远播,因此也成了国内外一些厂家和培训机构的“香饽饽”——有的南方厂家想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待遇从高从优……然而,李德并不为所动,他婉拒了所有的“邀请”,继续扎根在沧州环卫一线,安心搞他的钻研发明。
  
  付出总会得到回报。2018年5月,李德36年的辛苦付出也终于得到国家认可,他从全国1000多名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与其他69名全国顶级技术能手一起,参加了中组部在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大国工匠”研修班,而后正式被国家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成为了全国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工人。
  
  “这些年,我始终希望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的工作更体面、更有尊严。正因为这个,我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上。”李德说,“我觉得是环卫工作成就了我,如若不是当初那个扫大街的我、擦垃圾车的我、掏粪的我,就不会有现在‘大国工匠’的我。”
  
  熟悉李德的人都知道,如今的成功都是他用命换来的。研制小型吸污车时,他差点把命搭上;当环卫维修车间主任时,被高压管打到眼上,他忍着剧痛坚持修完机器,才去医院,一只眼睛几乎失明……
  
  他说,这些年这样的“磕磕碰碰”不计其数。“因为我的工人跟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去冒险,我宁可多受点伤。”面对外界的疑问,李德淡然地说。
  
  “时传祥精神就是不怕脏、不怕累,‘舍得一人脏,换来万户净’。做新时代的时传祥,不但要继承‘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还得要‘懂技术、会创新’。”李德说,“之所以要注册专利,不仅是因为9项专利代表着环卫工作中需要攻克的9个难题,还是因为要通过专利为环卫工人这个群体‘正名’。新时代环卫工人不仅不怕脏、不怕累,还懂技术、会创新。”
  
  如今,李德正利用闲暇时间为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义务授课指导,并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站”,引导更多的人重视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
  
  “我就是要把工匠精神和创新理念传播到大专院校,传播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懂得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必要条件。”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走创新之路,才能谱写更动听的人生乐章。 
 


(责任编辑:南风)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
拿起一包“沙琪玛”,习近平问了一个大问题
关于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强调这几个关键词
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绿色化、低碳
 
昨日重现
六个小故事看中国生态第一市的小康
 
陷阱
"网红神药"致2人死亡106人住院!海淘需谨慎
必须警惕和纠治“新形象工程”
警惕“形象工程”穿上“新马甲”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年向下发文860份,莫让形式主义折腾基层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新形象工程”背后是“老毛病”
“新形象工程”是乱决策的新变种
谁在农业试验田里“放高产卫星”?
急功近利,毁了我们的国家队
 
节约用水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孩子网  低碳经济  绿金生物网  节能减排网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民政府  方法网  绿金生物网  节约网  吉林科技网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