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首  页 浪费要闻 领导视线 浪费酷评 浪费现象 综合治理 浪费警示 浪费根源 专项探讨 浪费危害 产品黑榜 人物专栏 走向节约 浪费曝光
浪费观察 政策法规 资料总汇 理论研究 统计数据 国际信息 视频之窗 书刊园地 科普求真 变废为宝 生活妙招 专题荟萃 展 览 馆 社会广角
您的位置: 首页 > 浪费现象 > 资金浪费
诱导粉丝网贷为明星打榜,违背互联网金融初心
加入时间:2019-12-02        来源:新京报        作者:马文


漫画/勾犇

  视点
  
  不告知用户借钱的利息和不还钱的风险,只通过各种方法暗示花钱的快感,这不是严肃的金融行为,而是典型的短期套利。
  
  据报道,近日,某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双十一网购势力榜”活动,该活动内有“打榜”环节:发布微博、集赞、使用微博借钱等,都会帮助用户在榜单内名次上升,获取相应奖励。然而,有网友反映,该活动存在诱导明星粉丝通过网贷借钱为明星打榜的规则,并且这一业务借贷利率最高达到36%,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很容易盲目背上高利息的贷款。
  
  在公众的质疑声中,该活动提前结束。而对于公众的质疑,该平台回应称,会根据用户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用户给以不同的利率定价,最高不超过法定标准36%。
  
  很少有哪个行业如这样的金融行业一样,能够用极低的资金来撬动规模庞大的“韭菜”。因此,多数所谓互联网金融,都变成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低成本融资”手段。这次活动引发的争议,本质上也是如此:一些互联网公司出于自己的需要,通过金融业务来对用户进行再度收割。
  
  利用互联网金融来绑架用户,而不是服务用户,这才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上线金融服务的问题。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如果用户真有需求,那么理应是主动找到平台希望“借款”。而如果一个平台为了“把钱塞给用户”,选择了提供其他服务,比如,点赞数翻倍、共享单车免费骑、影视平台会员等。那从逻辑上来说,是把另一条道路上有需求的用户给“诱拐”到借贷的平台上来,这就不是服务用户,而是“诱骗”用户。
  
  其实,在风控、合规等层面看,涉事平台应当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之中相对不错的,其主要营收也不是靠“借钱”。但是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是互联网企业对于金融业务的定位。他们更多将金融业务定位为“现金流工具”,而不是“服务用户”。
  
  一旦进入这套逻辑,那么,只要有了用户,有了可以诱导用户的渠道,互联网公司都会想办法上线一个自己的金融平台,把钱轻易送出去,再高额利息收回来,这样的现金流,比去费力提供好的服务再收费当然要轻松得多。
  
  市面上做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可能已经屈指可数了。仔细分析来看,其中又有多少是用户真的有需求呢?老老实实点个外卖、电商平台购物或者干脆是打个车,都有可能被“诱拐”到借贷。如今,追星的粉丝们为了让偶像上热搜,也被“诱拐”到借贷上去,也是必然。
  
  如果对金融借贷行业有基本的敬畏,那么就应该明白,借贷行为本质上是严肃的事。不告知用户借钱的利息和不还钱的风险,却只通过各种方法去暗示花钱的快感,这就不是严肃的金融行为,而是典型的短期套利。
  
  任何时候,商业逻辑的闭环都应当是用户,企业应当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捆绑用户来为企业创造现金流。
  
  从这个角度看,一些互联网企业该慎重想一想自己“金融服务”业务的初心了。
  
  □马文(媒体人)
  
  新京报(2019年12月02日第A04版)

 


(责任编辑:南风)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
拿起一包“沙琪玛”,习近平问了一个大问题
关于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强调这几个关键词
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绿色化、低碳
 
昨日重现
六个小故事看中国生态第一市的小康
 
必须警惕和纠治“新形象工程”
警惕“形象工程”穿上“新马甲”
警惕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部门本位主
电信诈骗手法高,提高警惕莫入套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年向下发文860份,莫让形式主义折腾基层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新形象工程”背后是“老毛病”
“新形象工程”是乱决策的新变种
谁在农业试验田里“放高产卫星”?
急功近利,毁了我们的国家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关于压缩公证办理期限的指导意见
 
 
孩子网  低碳经济  绿金生物网  节能减排网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民政府  方法网  绿金生物网  节约网  吉林科技网  
Copyright 2013  ©  浪费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2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